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员风采

“焊匠”成长史——记吉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第六名获得者郑兆峰

发表时间:2022-09-30 14:07:39

2001年从部队退役到通钢机电修造公司当焊工,一干就是20余年,从一名懵懂只想学一门手艺有个“铁饭碗”的少年,到如今成为首席技师、通钢公司“金牌工人”“技术标兵”、获得全国技能大赛焊工专业比赛第五名、荣获全国“矿业杯”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吉林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八名、吉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第六名等多项荣誉,一路走来,他用爱融于学习,成就了精益求精的技艺,用全力以赴打破层层阻碍,成就奋斗追梦的历程,他就是机电修造公司焊工郑兆峰。 

找一个“铁饭碗”到干出个样来的觉醒之路

刚参加工作的郑兆峰,师傅不喜欢,师兄弟也不喜欢,因为他总想着玩,以为在通钢有了“铁饭碗”,就不想努力了。直到有一次,师兄弟的一句话骂醒了他:“你什么都不会干,你算什么焊工?”郑兆峰回忆:“那一次真的被刺激到,看看身边的师兄弟,他们比我学得快,比我学得多,我也下定决心,只要我肯干,有什么呀,不就是焊工么?我也行!”自那以后,他每天5点就来单位练活。可光有蛮劲,好多东西练了很多遍还是找不到诀窍,他就请师傅教绝活。慢慢的,单面焊、双边成型也都会了。好的技术要从实践中来,真正让郑兆峰要干好焊工这个职业要从一次检修说起。

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原来的老二炼锅炉漏水,接到紧急通知的郑兆峰从被窝里爬起,穿好衣服就往单位赶。现场像水帘洞一样,只不过这个水是热水,所以雾气腾腾的。他找到漏水点是个5厘米的口子,热水还在不断地喷涌,由于位置偏,空间狭小,给焊接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那次焊接工作整整干了十六七个小时,从半夜干到天亮,从天亮再干到天黑。感觉都要烤熟了,虽然浑身湿透了,可看到焊接好的成果,内心有一种自豪感,再累也值得。这次抢修也让郑兆峰意识到,焊工不是想象中那样好干的,要干好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磨练技术,他就参加公司职工技能竞赛。笔试过不去,他就买书学理论;实操取不上名次,他就默默练习,终于在2014年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郑兆峰师徒三人包揽了焊工前三名,获得了去首钢参加竞赛的资格。

追寻首钢工匠刘宏老师的足迹快速成长

第一次参加首钢技能大赛,让郑兆峰认识到了差距,笔试没及格,实际操作时好多设备没见过,在通钢只干过电弧焊,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等必考项目都没学过,可想而知,师徒三人都没取上名次。

回到通钢,郑兆峰坚持上网查阅视频积累经验,在看到视频中女焊工刘宏在点亮的灯泡上捆上0.5毫米细的铁丝,用气焊割断铁丝灯泡不灭的事迹后,他被其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也被其工匠精神所感染,坚定了要将焊接技术练得更精的想法,也坚定了要再次参加首钢技能竞赛认识刘宏老师的想法。恰逢有一年,刘宏老师到通钢机电修造公司宣讲,她说的一句话至今让郑兆峰印象深刻:“我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在我从事焊工工作的十几年里,唯有手握焊枪时,我的心才是最安静的;也唯有手握焊枪时,我的心才更踏实,我的感情,也随着焊条的熔化,熔进每一道焊缝之中。”从那时起,郑兆峰立志要成为像刘宏那样的尖端焊接人才。也是从那时起,他才真正找到了焊接的乐趣,只有焊接的时候心才是最静的。

2017年,他再次获得了参加首钢技能竞赛的资格,这一次,他在首钢高手如云的赛场上,斩获了第七名的好成绩,也得到了刘宏老师的认可。2018年,从刘宏老师那获悉首钢有一个为期半年的集训,在公司党委的推荐下,郑兆峰有幸成为刘宏老师的徒弟,参与了这次集训。

跟高手过招,才能真正地进步。参加集训的成员都是来自京唐、长钢等单位的高手,那半年的时间里,在集训的小格子间,他每天都要练习12个小时,由于设备陌生、好些焊接方法不会,刘宏老师就把徒弟介绍给郑兆峰认识,郑兆峰在生活上帮助照顾他们,慢慢地成为朋友,大家也愿意把绝活告诉他。就这样,在刘宏老师的指导下,在和培训人员一起学习、一起练习中,郑兆峰的焊接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学会了新的焊接方法,而且获得了国家级“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证”,为今后的带压管道焊接、有色金属焊接的技术攻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代表公司参加省级比赛实现华丽蜕变

从首钢集训回来,2019年,他成立了“郑兆峰创新工作室”,从一名只要把自己技术练好的专家,变成了带领团队一起进步的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他立项攻关,带队完成炼铁事业部二号高炉炉壳挖补焊接、三号高炉热风炉管道焊接等多项重点难点任务,先后提出“炼钢事业部扁头堆焊焊丝的改进”“烧结破碎辊堆焊焊丝的改进”等合理化建议12项,年创效近90万元。

“郑兆峰创新工作室”既是技术创新团队工作地,又是通钢电焊工实训基地,促进了电焊工焊接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2020年6月,机电修造公司所承接的160万吨化产改造工程项目,由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承担不锈钢塔体焊接任务,经过50天的连班加点焊接,脱硫塔制作比计划工期提前13天完成,为公司节省外委费用近600万元。2021年4月,他带领工作室承接炼铁事业部直径2.1米风机叶轮叶片堆焊修补任务,他采用低合金钢焊丝打底,再用与母材融合度好的ER系列不锈钢焊丝焊接的方法进行堆焊修复,经团队骨干人员连续作业20小时,成功堆焊完成该叶轮所有叶片。

2021年,郑兆峰代表公司参加吉林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焊工第八名的好成绩。2022年,他又代表公司参加吉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可由于现场检修,他只有两天的时间做考试准备,他在官网下载焊接技术文件,自己下管下料,模拟练习考试组合件焊接。第一项碳钢组合件他练得炉火纯青,到第二项铝合金板管焊接时遇到了困难,通钢没有相关设备和材料,而且他也只在四年前去首钢集训的时候学过,四年没练过,手生的他心里没底。可代表公司比赛,他不能怂。他联系上刘宏老师了解焊接工艺参数,并和以前一起集训的工友做了深入探讨。省里是第一年举办这项技能大赛,设备是最新的“松下”牌,而首钢只有“北京时代”牌的焊接设备。设备不同,参数也不同,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全靠临场发挥。在开考前有两个小时试设备时间,郑兆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铝合金板管焊接上,他眼准手稳,当听着焊接的有规律的声音时,他就知道成了。在最终的考试中,他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郑兆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题中找到方向;在做细做实做精中逐渐成长;在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中实现蜕变,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焊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