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1-09-08 10:48:13
“你看,换上两个新电容,这个电源就能用了。”看上去有些腼腆、与人交谈甚至有几分窘迫的马增毅,说起技术上的事儿却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刚刚送到他手里检修的一台电脑显示器,其实完好无损,只是电源内部的两个电容老化失效,只需要更换两个单价1角2分的电容即可,但如果不仔细检查的话,可能会认为显示器报废,这意味着单位要花上千元再买新的。“花2毛4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让公司花1000多。”这是他的态度。类似这样的事情,在马增毅这里是常事。
马增毅今年43岁,是吉林省通化市通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室电气维修主任师,在通钢工作已经24年。过去这些年,他从事过许多工作,一个学钳工出身的人,后来变身维护各种办公设备,接着,他又搞起了电气维修,厂里工友提起他来都会说,那是个很牛的电气技术专家。
工龄24年的马增毅党龄只有2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多次上岗、下岗,为了谋生,他干过各种各样的活儿,生活的压力让他无暇思考更多事情。他刚工作的时候,钳工每月收入七八百元,当时买一台好电脑要上万元,对普通家庭来说差不多是天价。那些年是通钢艰难转型的时期,不少工人都没有活儿干,马增毅也不例外。为了维持生计,他卖过苦力,也做过小生意,他想学修电脑增加收入,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到2008年前后,计算机的普及让电脑维修生意越来越难做,他又将视线转向了工业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但他也没扔下办公设备的维护。这些技能没有白学,在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以后都派上了用场。不过,他如此勤奋地学本领,初衷只是为了挣钱养家而已。
从党的十八大以后,他把自己的整个精力都放到了公司,因为他感到党和国家对普通技术人员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心。和通钢的其他工人一样,马增毅对企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把通钢当成了自己的家,不肯做一件损失企业利益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每完成一项维修任务,都是在为通钢省钱。他说:“我们这些普通工人都是你给我口水,我恨不得还你口井的人,将心比心,公司对工人越关心越帮助,越给我们创造机会和平台,我们就越实打实地从心里想着干事儿。公司从精神上、物质上都给了我们极大支持,生活上、工作上都没有后顾之忧,你再不好好干,还想咋的?”
过去,马增毅凡事都是经济挂帅,但现在,他觉得钱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这些年,公司评选先进都向基层工人和技术人员倾斜,看到炉前工人王勇成了党的十九大代表,维护电工徐凤娟成了首钢工匠,工人们都觉得自己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干劲儿也越来越大,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随之产生。大伙儿不但认可这些先进人物,更认可他们代表的精神。拿马增毅自己来说,他先后获得2014年度“首钢三创标兵”、2018年度“通钢劳动模范”、2018年度“通钢工匠”、2019年度“首钢劳动模范”等称号,还是通化市“马增毅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中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马增毅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这些荣誉让他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做得更好。他和工友们聊天时也常讲,再好的演员,没有舞台啥也不是,没有公司给的条件,一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使不出来。
马增毅很爱通钢,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终端维护员,他千方百计地为公司省钱。在“首钢通钢马增毅创新维修工作室”里,有一个专放元件的柜子,里边装满了各种电气设备元件。这些元件都是马增毅从公司各单位报废的设备上拆下来的,不少设备发生了故障,需要维修时,马增毅常常从这个柜子里找出合适的零件换上,几乎是零成本解决问题。修一台设备可能省不下几个大子儿,可架不住天长日久、积少成多,算下来,每年马增毅仅办公设备维修一项就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200余万元。据统计,他从2018年至今,在设备维修、抢修、修旧利废方面累计为通钢公司创效4317万元,他所维护、修理的设备类型几乎涵盖了企业内所有电子电气设备。另外,他还通过技术改造为企业节约资金。拿办公中常用的激光打印机来说,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互不兼容,马增毅通过改造电路降低电压的方式为许多激光打印机找到了廉价替代墨粉,而且消耗量小,机器内部积炭少。
多年来,马增毅练就的一身技能多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2018年3月,发电车间的一台压缩机控制系统主电源损坏,煤气不能压缩,设备不能发电,既影响生产又影响通化市区市民使用煤气。可是,这套系统是已经停产的进口设备,要采购更换,最快也要半个月,每小时直接损失就高达3万元。在没有图纸、没有参数、没有配件的情况下,马增毅临危受命,现场分析电路及工作原理,代用更换各种电子元件,还更改了电路原始设计,6个小时后,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为公司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当年4月,通钢1号变电所发生故障,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将给整个冶金区的设备安全和生产运行带来严重威胁,留给马增毅的时间不足3个小时。他当即找出报废板卡上的可用元件替换受损元件,只用了1个小时便排除故障,这一回,他又为公司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2019年10月,通钢3号精炼炉又出现技术故障无法生产,专家远在千里之外,是马增毅用4个小时又一次解决了技术困难,创效1300万元。
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马增毅不断总结技术经验,大搞技术革新。2019年3月,他设计开发出一款测试仪,可在不加电、不带驱动电路的环境下快速检测许多工业设备重要部件的好坏,同时还可以测试设备内部多组模块的导通系数,还可以筛选出老化模块降级使用。这款测试仪由通钢批量生产并投放各事业部使用将近两年,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21年初,东昌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马增毅和工友们一起,连续坚守工作岗位21天。他带领部分党员和团员攻克进口设备技术壁垒,用国产元件改造4项进口设备,综合创效920万元。2月4日,能源事业部燃气作业区一台激光含氧分析仪损坏,导致转炉煤气无法回收。这是一台保证气柜及电除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设备,如果它不能正常有效地检测出回收煤气中的氧含量,一旦氧含量超标的煤气输送至后部电除尘器,极易引起爆炸重大事故。问题在于,当时整体设备及备件既买不到也运不回来。当时,马增毅刚抢修完轧钢事业部的一台设备,马上又赶到燃气作业区模拟测试分析仪,发现是一组进口贴片无码元件出了问题,他用工业级直插元件代替无码贴片元件,修复了这台设备,保障了公司在疫情及春节期间的安全稳定生产。他觉得,这是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也是一种光荣。
过去这些年,通钢的巨大变化让马增毅直观地感受到了整个国家的巨大发展与进步。他看到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人受到重视,真心实意地想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多数时候,他一个人在工作室里埋头与各种设备打交道,这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但他干得十分投入,似乎其中有无穷的乐趣。这一切,其实只与他一再说起的两个字有关——“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