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工作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创新工作室

向“新”而行|宋延民创新工作室用创新书写降本答卷

发表时间:2025-10-14 11:14:43

这焊缝要是再裂一次,整条板坯连铸线就得停摆!现在用咱设计的密封管套一加固,至少能保三年安稳。”在炼钢事业部板坯连铸作业区,宋延民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宋延民指着修复一新的事故水管路,向笔者介绍着上半年的“得意之作”。

2025年上半年,这支以“勇于争先、贵在创新”为信条的团队,用2项立项课题、2项技术改造的亮眼成果,在生产一线写下了创新驱动降本增效的生动实践。

紧急攻关:给“生命管线”穿上“防护甲”

“事故水管路就像连铸的‘生命线’,一刻也不能停。”回忆起3月份的那次紧急抢修,工作室骨干孙帮文仍记忆犹新。当时板坯事故水总管道下部焊缝突然开裂,而管道无法关闭,仰焊作业更是难上加难,多次焊接都未能根治。

“不能硬拼,得靠巧劲儿。”宋延民跟踪在现场,提出了“密封管套+卸荷阀”的创新方案——按管道直径定制两个半圆管套,预留卸荷阀后密封焊接。“水从卸荷阀流走,焊工能稳稳当当焊侧面,质量有保障。”改造后管道再未出现渗漏,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积累了高压管道带压维修的宝贵经验。截至目前,这处修复后的事故水管路已平稳运行至今,为板坯连铸线稳定生产筑牢了“防水墙”。

精雕细琢:用“小改造”撬动“大效益”

在炼钢作业区1号精炼炉上料系统,布料车移动时易产生粉尘,曾是多年的“老大难”。“两个除尘口得留40毫米间隙防刮碰,可‘野风’一灌,除尘效果大打折扣。”维检作业区作业长李红生介绍说。

工作室盯上了这个“卡脖子”问题。他们把圆法兰改成方法兰,四周加防尘胶板,上部用钢筋固定防剐蹭。改造后,布料车除尘能力提升70%。

“现在巡检不用戴两层口罩了,创新真能改善工作环境!”岗位职工杨瑞喜的话里满是欣喜。

而在板坯地下管道通廊里的“肠梗阻”也被彻底打通。过去冲渣水管道藏在其他管线内侧,检修时得“钻迷宫”,每年光找漏点就耗掉40多小时。工作室将管线移至外侧通廊后,“现在点检一眼就能看到,换个阀门半小时搞定。”维检作业区班长武佩亮介绍说,改造后每年节省检修时间近4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