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工作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创新工作室

向“新”而行|凤军创新工作室跨区域破解设备控制难题

发表时间:2025-06-27 16:24:00

近期,焦化事业部因160万吨脱硫系统板框压滤机控制系统突发故障陷入生产困局。在压滤机“罢工”的紧急关头,凤军创新工作室挺身而出,通过一场跨区域的技术攻关,成功修复系统并破解程序,不仅保障了生产连续性,更以创新手段节约了数十万元备件成本。

故障突袭:紧急应对的三步“组合拳”

板框压滤机是脱硫系统的核心设备,通过物理压榨将脱硫液中的硫膏分离,直接影响焦炉煤气中硫化氢的净化效果。“如果压滤机停机,脱硫系统无法运行,煤气含硫量超标将直接导致后续工序受影响。”焦化事业部设备室电气运行员张本良介绍道。然而,4月初的一次突发故障让压滤机陷入瘫痪。现场技术人员发现CPU(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失灵,但现场并无备份程序。面对这一困境,焦化事业部立即组织人员,组成技术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①紧急询价:联系原厂购买全新带程序CPU,报价1.5万元,且需现金支付、等待三天邮寄;②临时替代:焦化事业部自动化小组刘辉,利用空白CPU编辑简化版程序维持生产;③设计编译程序:同步联系炼铁事业部凤军创新工作室,尝试设计编译程序数据。“厂家发货周期长,临时程序只能应急,破解原程序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张本良回忆道。

破译难题:硬件检测+软件攻关的双向突破

接到求助后,凤军创新工作室成员迅速行动赶赴现场。“这不仅是修设备,更是与时间赛跑。”经过一系列勘察,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凤军介绍,他们需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展开攻关。硬件层面:团队细致拆解PLC设备,重点检测内部电路板通电功能,并精准拆卸EPROM核心芯片。通过技术手段读取芯片数据后,采用特殊工艺焊接复原,确保硬件无损。“芯片数据是程序的‘密码本’,必须一丝不苟。”凤军说。软件层面:技术人员对原始程序数据重新设计编译,破解系统技术难题,将原本无法看到的程序以新的面貌展示出来。“就像为封闭的大门装上新锁孔,打开后才能精准定位故障点。”凤军说。经过48小时连续奋战,他们成功恢复系统功能,并同步完成程序备份。“原厂CPU虽功能完整,但技术攻关后,我们可以通过自有空白芯片自行灌装程序,每套备件成本可压缩至800元,还能摆脱对外依赖。”凤军补充道。在凤军看来,这次跨区域协作更具深意:“焦化与炼铁虽属不同事业部,但技术共通。通过互助共享经验,既能快速响应问题,也为技术迭代积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