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工作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创新工作室

在“油”里挖“油水” 一年能省400余万元

发表时间:2022-09-08 15:58:28

8月30日公司经营生产务虚会上,炼钢事业部眼睛向内挖掘降本潜能的油品国产化替代项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炼钢的辅助设备实施油品国产化替代已经取得了成效,仅此一项就能比去年节省四分之一的成本,是实实在在地在“油”里挖出了“油水”,目前已在转炉炼钢线板坯扇形段和热轧板带线的润滑系统中推广,预计一年将省出400余万元;下一步将研究在不关键工序小型液压系统推进油品国产化替代的可行性。公司领导贾向刚肯定了炼钢的降本措施,并提出“好事要快干”,早一天实施就早省一天钱。

眼睛向内深挖潜敢想

“油”里挖“油水”这个好点子,最开始是炼钢事业部维检作业区2021年底提出来的。据该作业区副作业长李怀野介绍,降本是该作业区的一项常态化工作,通过精细管理、数据化管理等方式省出了钱,但后期就有潜力挖尽的感觉。为此,该作业区开展了多次讨论会,围绕降本这一课题,层层分解指标,层层对比分析,发现进口油占油品消耗的比例很大,一桶170升的美孚润滑油就要1.8万元,而中石油的长城润滑油,一桶200升还不到0.7万元,一个月仅扇形段就要用进口油20桶,一年算下来,这可是一笔大数。为此,该作业区职工就提出,在这个“大块儿肉”上省省,准能挖出“油水”,用国产油代替进口油能不能行?

点子是好点子,但国产油能不能保障润滑质量?原设备一直使用进口油,突然换了“汤”,“药效”还能不能保障?这些都成了该作业区干部职工的顾虑点。

敢想敢干、敢于担责,作业区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好事要快干,降本的问题,再难也必须解决。为此,该作业区“双管齐下”,成立油品攻关小组,推进油品国产化替代。

对外联系国内大型油品供应商中石化,两次召开技术交流研讨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在满足润滑性能,确保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研究适应炼钢扇形段的润滑油。

对内确定先在19个扇形段中的一个段进行实验,经过切换期、稳定期、总结期三段实验,满足生产条件后,再进行全段推广。

较真碰硬解难题敢干

方向定了,说干就干,但在第一次“吃螃蟹”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坎坷。仅在精细研究技术协议内容上就修改了4次,在中石化采样分析成分以及研制过程中,炼钢事业部也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扇形段是集中润滑,统一的一个系统内进行,如果单独一个段进行润滑,那就需要在该段增加润滑加入系统。难题面前,攻关组敢于较真碰硬,集思广益,又要省钱,又要把这个单点润滑加入系统做出来。为此,攻关组将目光盯在了下线设备中。他们找来下线的泵和软管,经过修旧利废,制作出单点加入系统,不仅满足了单点润滑要求,而且节省备件费用5万元。

加入系统有了,但如何加?怎样加才能不影响生产效果?温度不同润滑效果也不同,怎样对比分析能更好地保障替换效果?这成为第二个难题。为此,该攻关组结合气温对润滑效果的影响,多次探讨,分三步走检验实验效果。制定了今年1至2月份为切换期,实行进口油国产油对半混合配比润滑;3至4月份为稳定期,全部用国产油试用;5月份为总结期,在对比总结提升中建立记录台账,确保实施效果;并在6月份全部扇形段推广实施。

在中石化研究出适应炼钢扇形段的新品润滑油到货后,攻关组就忙碌了起来,点检人员的点检频次增加了,对润滑的关注度也提升了,各项跟踪也全部建立起来。据该作业区点检员王景闯介绍说:“初期,润滑时发现油品有点稀,与中石化技术人员沟通,调整了配比,增加了稠度。经观察,润滑效果更好了,我们不断摸索、尝试、沟通,成功实现油品国产化替代,6月份已经在全扇形段推广使用,热轧线润滑系统也借鉴了我们的成功经验,油品国产化替代这个难题被我们成功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