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工作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创新工作室

首钢通钢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花开满枝

发表时间:2021-05-07 19:04:38

有一种荣誉

用职工名字命名

有一种团队

用专业技能汇聚

有一种力量

用创新驱动引爆

有一种蓝图

用攻关突破描绘

......

“创新强企、创新兴企”既是一个时代的音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调动职工创新创效热情,发动职工从身边事做起,解决生产管理实际问题,近年来,公司以打造一流的创新团队,解决生产经营、设备运行等方面的难题为目标,积极搭建先模带头、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组建了多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一场汇众智、聚众力,内涵挖潜增效益,技术创新攻难关的战役在这里打响。

近年来,公司累计命名33个创新工作室;由劳模领军的创新工作室8个;由技术带头人领军的创新工作室13个。马增毅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机冶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马增毅、毕洪志、王勇创新工作室获得通化市命名表彰;马增毅、王勇、徐凤娟、陈兆惠、王景宽创新工作室获得首钢集团命名,创建工作结出喜人硕果。

点燃创新的火炬|搭建攻坚克难的“练兵场”

近年来,公司工会结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以实战提升实力,以练兵推动练技,通过搭建实战“练兵场”,积极为职工提技能、长本领搭平台垒舞台,激起基层技能型人才创新、创效、创业的激情,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创新最具实践价值。

走进李会初创新工作室,她迫不及待地介绍起她的“小家”,家庭成员,大家如何分工。李会初说,工作室是提升技艺的练兵场,很自豪能有自己的工作室,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破解难题。

为确保技术人员心无旁骛投入到创新创效中,公司工会全力为创新工作室开绿灯、敲响鼓、作支撑,从工作室制度的建立、人员的构成、设备的配备以及资金的注入等方面,投入了前所未有精力和热情,创新工作室从无到有,人才队伍从小到大,技术力量从弱到强。

马增毅创新工作室就是一个小型的“练兵场”,刚开始大家都不以为然,积极性不高,成立之初只有三个人,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热情很高涨,想提高技术的人不断加入,现在已经有12个人了,可谓兵强马壮。

照亮创新的星空|培育人尽其才的“科技园”

“我们是马增毅创新工作室,我们被中国机械冶金职工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我们是陈兆惠创新工作室,我们获得过三项国家实用技术型专利”“我们是徐风娟创新工作室,我们要做通钢电气技术创新的实践者”“我们是凤军创新工作室,学习创新、激发潜能、降低成本、智造炼铁是我们的不变的理念”“我们是毕洪志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品种是我们的使命”……正在创新工作室拼搏奋斗的人员,自豪而坚定地说。

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在以劳模、技术领军人物为代表的创新工作室里,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他们是发展建设新通钢的急先锋。

急难险重的“攻坚者”

在公司科技兴企,技术强企征途中,有一匹老马,带领着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奋勇攻坚,解决了一道道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立“马”扬威,他就是马增毅。他带领的工作室钻研不辍,潜心磨练,自创变频器、伺服器等工业设备检测工具,使操作者可以快速判断变频器输出端故障,提高了检修效率。同时,对各种工业级大型电子、电气设备芯片进行国产化替代,年均为公司节约维修费用100余万元。据统计,马增毅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在设备维修、抢修、修旧利废方面累计为公司创效3926万元。

创新创效的“主力军”

作为通钢组建的第一个创新工作室,王景宽创新工作室多年来始终围绕生产一线的重点、难点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对凿岩台车操控和定位进行改造,降低台车电器故障,此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采用新式多油腔双联泵替代老式双联泵,解决了厂家停止生产,备件无法购买的难题,保障了设备正常运转。针对铲运机轮胎拆卸困难的实际,工作室人员设计研究出一套专门拆卸轮辋和轮胎的工具,此套工具又一次获得了国家专利。工作室成立至今,进行了30余项革新改造,累计创效300余万元。

技能提升的“领路人”

王勇创新工作室是一个学习的团队,通过学习交流,让大家尽快提升技能,这也是王勇组建创新工作室的初衷。由于工作室成员大部分是倒班岗位,很难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于是王勇利用网络平台,成立工作交流群,工作室成员会在群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现场实验成果及暴露出的问题,由技术人员统计数据,总结制定操作规程,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工作室成员摸索出一套适合低硅铁水转炉留渣的操作方法,吨钢石灰消耗控制到34.66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立项攻关的“智囊团”

陈兆惠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10人,10人个个是创新创效的技术能手。开展技术研究、立项攻关、修旧利废、产品研发、节能降本。工作室组建以来,工作室注重成员的日常练兵,不断提高成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近几年来,累计开展电气专业技能培训42次、矿山专业技术交流2次、参加通钢矿业电气专业技术比武6次。宝剑锋从磨砺出,吉林省首席技师、吉林省技术能手、公司金牌工人、通钢工匠,工作室一半以上人员获得了不同的殊荣。“用自制晶闸管调压器干燥异步电动机绕组操作法”被命名为陈兆惠先进操作法;“多用电动机绕组干燥器”“矿山井巷运输防撞车报警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工作室科研成果也是硕果满枝。

闪耀创新的光芒|打造成长成才的“孵化器”

藤蔓相依,生生不息,近年来,公司将人才挖掘、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命脉抓紧、抓实,发挥工作室的“孵化器”作用,厚积人才优势,一点带一面,一面带一片,岗位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被激发,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学业务、练技能、比本领的热情空前高涨。

“职工创新工作室,让我们技术人员的工作有了新奔头”“以前设备出问题都是自己琢磨,有了工作室就变成了一个小团队,可以大家一起研究”“工作室就像加油站一样,积蓄动能,增加力量”“我也要努力,以后也要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创建调动了职工满满的工作热情。

实干兴企,以创争先,职工创新工作室经过公司工会的深耕厚植,正次第花开,广结硕果,逐步成为支撑通钢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争赢、争气的攻坚战中,职工创新工作室也必将担起创新创效新使命,扛起攻坚克难新责任,在通钢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搏击中,扬帆助力、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