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4-07-15 10:17:38
焦化作为铁前一体化的重要工序,在整个生产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犹如坚实的基石,为高炉生产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原料和能量。每一次对焦化工艺的优化与创新,都将为总体工序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着铁前一体化进程不断向前,为公司经营生产提供支撑。
近日,焦化事业部打破思想桎梏,大胆创新,成功对平煤杆进行创新改造,通过让平煤杆“长个儿”,预计全年增加冶金焦约1.98万吨,提高效益约2183万元(扣除原料成本后),唱响了挖潜增效的好声音。这是焦化事业部在全员中推行“诸葛亮”会的一项突破,彰显了集体智慧和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的干劲,为推进公司“蹦高”计划实现,助力公司走好上坡路贡献了力量。
敢想:凝聚改造之智
5月份以来,焦化事业部围绕公司“蹦高”计划,迅速动作,转变思维,直指病灶,在成本、产量、质量等方面严加管理,层层发动职工,集思广益,通过“诸葛亮”会的形式,让干部职工紧盯问题,广开言路,凝聚合力,营造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在一次“诸葛亮”会上,平煤杆改造提议被该事业部生产技术室主任师燕生伟提出,他认为焦炉焦侧加煤量不满,只到上挂轮处,影响焦炭产量及质量稳定,还有优化提升的空间。此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事业部的密切关注。焦化事业部迅速对职工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统筹协调,组织技术人员带头现场研讨,研究改造的可行性,并迅速组建攻关小组,制定改造方案,明确改造进度,全力推进改造进程。
焦化事业部设备管理室主任师孙忠亮说:“事业部对改造的高度重视,给改造的成功实施注入了动力,让大家伙信心满满,把想法变成做法的干劲很浓。”
细研:汇聚改造之力
通过现场了解,以往1号、2号推焦车平煤杆进入炭化室后距离焦侧1.7米,4号、5号推焦车平煤杆进入炭化室后距离焦侧0.92米,由于平煤杆进入长度不够,煤车加煤时炭化室4号罐煤在焦侧缺角,从而影响焦炭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生产成本。经过现场调查,孙忠亮与炼焦作业区作业长秦旭进行了深度交流,提出将平煤杆限位进行打磨改造。据悉,限位直接制约着平煤杆长度,如果对限位进行更换,费时费力,还增加改造成本。对限位进行打磨,可以有效解决平煤杆长度不够的问题,还可避免更换限位的投入,一举两得。
在与设备管理室确立改造方式后,焦化事业部炼焦作业区迅速组织职工对限位进行打磨。时间就是效益,在打磨过程中,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切实提升焦炭产量,职工们连班加点,中午吃完饭后甚至没有片刻休息,就马不停蹄地继续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改造工作中。
限位打磨的把控是一项重点难题,为避免调试过多与炉门产生碰撞,职工们在没有任何数据参考的情况下,只能一边观察出炉情况一边进行调试。同时,还要防止限位的前后主令控制器触底造成平煤杆位置锁死,导致平煤杆无法移动,影响生产。经过几天的认真调试,最终将2个推焦车的平煤杆全部调整完毕。调整后,推焦车平煤杆进入炭化室后距离焦侧均约0.5米,其中1号、2号推焦车平煤杆进入炭化室后距离焦侧调整了约1.2米,4号、5号推焦车平煤杆进入炭化室后距离焦侧调整了约0.42米。
探索:集聚改造之功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又进行了不断改进。
推焦车平煤杆头改造。炼焦作业区通过咨询其他焦化厂,将原推焦车平煤杆尖形头部改成了梯形,改造后平煤过程中,同时起到推煤作用,把4号罐煤推到焦侧。现在,1号、2号、4号、5号推焦车平煤杆头已全部改造完毕。
推焦车平煤杆增加配重。推焦车平煤过程,平煤杆进入炉体后,前部下垂,平煤阻力增加且进入炉膛内有效长度减少,平煤杆容易前倾,易使煤线产生缺角。为解决这个问题,炼焦作业区根据实际测量有效平煤部位,对平煤杆后部镂空处增加了配重板,推焦车司机平煤过程中,平煤杆下垂角度变小,平煤余煤量降低,减少炉膛内余煤带出量。
推焦车平煤杆增加防撞装置。由于限位调节后,在推焦车平煤过程,平煤杆进入炉体距离变长,平煤杆后端限位容易发生设备碰撞,易使设备损坏。炼焦作业区通过现场调研,在平煤杆后部框架上设计出防碰撞装置,通过软性材料缓解设备碰撞时的撞击力,有效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秦旭说:“通过此项改造,让我们的工作思维有了明显转变。面对问题,要敢想敢干,还要有锱铢必较的精神,不能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学习好的管理模式,通过‘诸葛亮’会问计于职工,为打破瓶颈,提升指标攻关能力厚积智慧和力量。”
据悉,5月份以来,焦化事业部通过“诸葛亮”会的模式,一共梳理问题近 50 项,这些问题涵盖生产、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12项攻关课题。当前,焦化事业部正对每一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精准施策,以果敢的决心和坚定的毅力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力求打破问题壁垒,为指标提升、保证高炉顺稳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