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公司斩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多项殊荣

发表时间:2025-11-07 09:01:23

近日,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荣誉评选结果揭晓,公司斩获三项荣誉:公司工会获评“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会经济技术工作先进单位”、陈兆惠创新工作室获评“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刘永军获评“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彰显了通钢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与工会赋能领域的行业能力。

搭平台强赋能激活职工创新“一池春水”

公司工会此次获评“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会经济技术工作先进单位”,是对其2024年以来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高度认可。在劳动技能竞赛方面,公司工会联合基层单位开展5项生产劳动竞赛,发放奖励41万元,各基层单位同步开展竞赛34项;联合人力资源部举办第二十七届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提技。

工作室建设方面,年度完成立项课题116项,3个工作室获评首钢集团优秀工作室,6个工作室跻身首钢级创新工作室,公司层面表彰优秀工作室10个、优秀成果21个、优秀领军人10名,构建起层级分明的创新载体矩阵。

合理化建议工作同样成效显著,开展降本增效“小诸葛”评选,选出“小诸葛”54名、“金诸葛”6名、“银诸葛”6名;推进“通钢是通钢人的通钢”建言献策活动,表彰优秀合理化建议120条,让职工智慧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在先进典型培育上,工会牵头推荐徐凤娟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助力刘永军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授予杨任群“通钢工匠”称号;全年推送6人获评首钢劳模、5个集体获评首钢先进集体、7人获评首钢“巾帼标兵”,公司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更是表彰先进集体95个、先进个人346名,形成“选树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

专利攻关破难题 千万创效惠一线

作为通钢矿业平台技术创新的“尖刀班”,陈兆惠创新工作室此次获封“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其成果清单尽显硬核实力。工作室聚焦矿山生产痛点,累计研发《多用电动机绕组干燥器》等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多用电动机绕组干燥器”是通钢矿业职工首次获得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自推广应用9年来,不仅成为井采单位的“标配装备”,更曾在白山市建材家具城排水设施淹没抢险中“挺身而出”,6小时完成6台水泵电机干燥作业,赢得群众与领导的一致好评,单项目已实现累计创效121万元。

在技术改造领域,工作室更是成果丰硕:先后实施《井下矿主井增设防二次装载保护》等52项技术课题攻关,开展38项自主管理课题,累计实现综合创效1012.89万元。其中,《井下矿18号主井增设满仓保护》《井下矿主井增设防二次装载保护》两项成果获通钢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不仅创效368.52万元,更从根本上解决了667卸载站满仓溢矿、主井箕斗二次装载溢矿的生产难题,降低主井生产粉矿量的同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实现本质化安全。

工作室负责人陈兆惠个人亦堪称“工匠标杆”,先后获评通钢公司金牌工人、劳动模范、通钢工匠,首钢劳动模范,白山市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吉林省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吉林好人”等称号,入选《矿山工匠行业先锋》专刊与白山市工匠人才库,2022年获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技能工匠称号。其主导研发的“矿井设备巡视检查仪”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互助保障杯”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亮相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矿山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圆尾绳旋转监测及保护装置”获2024年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三等奖,填补了吉林省矿山提升机尾绳监测保护领域的空白。

五载五项专利匠心守护机车“生命线”

1990年入职至今,运输公司机务段司机教练兼检修班班长、高级技师刘永军,以35年深耕内燃机车领域的坚守,获评“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他聚焦机车安全与降本增效,近五年牵头研发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每项成果均直击生产痛点。

2021年,《内燃机车寒冷季节柴油加热系统》专利落地,通过改造机车电路、水路,将冬季-35号柴油替换为夏季0号柴油,每年为机务段节约柴油费35万元;2022年,《内燃机车总风缸自动排水装置》解决手动排水弊端,有效防止冷凝水进入制动系统导致的制动失效风险;2023年,《内燃机车燃油滤清器自动排水装置》延长滤芯寿命,减少柴油机污染物损害,《铁道线路农药自动喷洒装置》则利用机车动力实现除草剂自动喷洒,大幅提升除草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2024年,《新型的调车工况内燃机车车钩吊杆安装装置》通过加装半圆柱形上滑块,改变受力位置,降低吊杆折损率,保障行车安全。

除专利成果外,刘永军的荣誉簿同样亮眼:2012年获全国冶金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攀钢杯”竞赛一等奖,2022年获评首钢劳动模范,2023年获全国钢铁行业第十届“河钢杯”职业技能竞赛“最佳裁判员”、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24年斩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技术能手称号。截至目前,他累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国家二类荣誉5个,创效超1000万元。作为刘永军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编写的《GK1、GK1c型内燃机车自检自修操作方法》《内燃机车乘务员手册》成为机务段培训教材,通过“传帮带”将一线司机技师数量从2名提升至9名,占司机总数的21.95%,为技艺传承注入活力。

此次三项荣誉的获得,既是公司工会深耕技术创新、培育工匠人才、强化工会赋能的成果体现,更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公司工会将持续以荣誉为激励,推动职工创新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贡献更多“通钢智慧”。